22年綜合榜上,中國內地共有1621 人入選(各大公眾號上所說的1646人包括了來自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的25人),其中來自高校的科學家有1362人,其余來自科研機構。本文統計了榜單中來自高校的科學家的工作單位情況。進入榜單的高校共174所。
清華大學以87人排在第一位,而排在第二位的不是常與清華大學并尊的北京大學,而是上海交通大學,有67人入選,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分別以64人和61人緊隨其后。再之后是北京大學,55人入選。排名前26位的大學除排在24位的蘇州大學外,都是雙一流建設大學。
雙一流建設高校中,36所一流大學建設A類中,有35所大學位列榜單,6所一流大學建設B類高校全部上榜。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語言、政法、財經、體育、藝術、外交、公安類因學科所限,未能入選榜單。中醫藥類高校只有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榜。理工類和綜合性類高校,僅有9所未入榜,基本來自經濟落后地區。雙一流建設一定有助于彌補東西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
榜單上排名前50的大學中,有4所雙非大學(本文指沒有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高校),分別是首都醫科大學(9人)、南京工業大學(8人)、燕山大學(8人)、浙江師范大學(7人),表現出不俗的實力。南方醫科大學有6人入選,這是原第一軍醫大學的歷史底蘊。深圳大學(6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5人)、杭州師范大學(5人)的表現展現出地方經濟加持的威力和學校銳意改革進取的成績。經濟落后地區的大學表現突出的是廣西大學,有4人入選,西華師范大學,有3人入選。
此外,青島大學、江蘇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地方強校也各有3人入選,表現不俗。
來自高校的全球前10萬名科學家的工作單位統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