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藥中生、科興、印度Bharat Biotech(印度)、RIBSP(哈薩克斯坦)研制的新冠疫苗均為滅活疫苗。
在歷史長河里,人類經歷了很多瘟疫,人類通過實踐和探索,研制出疫苗為人類抵抗疾病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
疫苗是人體在受到病原微生物攻擊前提前做好的防疫準備,自18世紀后葉英國鄉村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發明牛痘接種開啟疫苗時代至今,人類通過預防接種疫苗已經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病例也幾近滅絕。
目前對于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可以分為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疫苗,另外還有重組亞單位、合成多肽、DNA等新冠疫苗均在研制中。
每一種疫苗方式不同,有其優劣所在。
滅活疫苗是最為傳統的疫苗制備方法,也是目前最為成熟的疫苗制備方法,具體可以追溯到被譽為疫苗之父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滅活疫苗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向體內注入經過人工滅活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抗原),人體通過識別產生針對該抗原的抗體,一旦遭受外界特異性病毒入侵時,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免疫物質(抗體)從而抵抗病毒入侵的作用。
滅活疫苗是較為成熟的技術,其安全性較好,但生產周期較長(60天以上),免疫原性變弱,需要多次免疫及加強免疫。
目前國藥中生、科興、印度Bharat Biotech(印度)、RIBSP(哈薩克斯坦)研制的新冠疫苗均為滅活疫苗。
腺病毒載體疫苗和mRNA相對于滅活疫苗是新型疫苗,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是讓無害的腺病毒攜帶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S蛋白讓人體產生免疫記憶,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1953年分離到第一株人類腺病毒到腺病毒載體疫苗概念開始,是現代一種比較新型的疫苗制備方法,雖然起步較晚,但其優點非常特出。從細胞復蘇至制劑,制備大概一個月左右,同時腺病毒載體疫苗可以增強較高的免疫反應,理論上腺病毒載體疫苗能提供更長時間的免疫力。
高福課題組與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表明,中國有七到八成人被腺病毒感染過從而獲得了腺病毒抗體,導致這部分人存在對腺病毒的預存免疫,降低腺病毒載體的轉導效力。
腺病毒載體疫苗作為新型疫苗,臨床應用較少,免疫效果及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且已有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因為安全性被叫停。
康希諾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聯合研發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還有阿斯利康、Gamaleya(俄國)、Janssen(美/比利時)研制的新冠疫苗均為腺病毒載體疫苗。
mRNA疫苗由美國FDA首次許可運用mRNA技術研制于新冠疫苗,mRNA疫苗目前階段可謂是人類小白鼠試驗階段。
mRNA即信使RNA,由細胞核內的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出來,攜帶了部分遺傳信息并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上世紀90年代學者用體外轉錄的mRNA注射到小白鼠體內,發現這些mRNA具有一定活性并能夠正常指導合成蛋白質,進而誘導免疫反應,這就是mRNA疫苗的雛形。
mRNA疫苗相比傳統疫苗具有成本低、周期短(40天)、高產的特點,理論上具有較強的免疫保護力,能夠產生持久免疫應答而無需多次免疫,且mRNA疫苗可以更好的應對病毒的變異。
由于核酸本身容易被相關的酶進行切割而失去效果,同時由于是首次使用,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如其安全性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如輝瑞公司新冠疫苗屬于mRNA疫苗,其副反應較顯著如引起面癱,且需要-70℃的超低溫下才能擁有最高半年的保質期,在使用時很多可能已經失去了效用。
復星醫藥與德國合作伙伴BioNTech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還有如ModernaTX(美)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沃森生物開發了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等多條新冠疫苗研發線路。
mRNA疫苗、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滅活疫苗對比,從個人觀點看:
成本:mRNA≈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滅活疫苗
安全性:滅活疫苗≈mRNA>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
免疫效果:mRNA>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滅活疫苗
應對病毒的變異:mRNA >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滅活疫苗
具體數據還有待進一步真實世界數據統計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