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加標回收率是實驗室內經常用以自控的一種質量控制技術,其計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一、基本公式法
這是最直接的計算方法,使用以下公式:
加標回收率=[(加標后測定值-加標前測定值)/加標量]×100%
其中,“加標后測定值”是加入標準物質后樣品的測定結果,“加標前測定值”是原始樣品的測定結果(對于空白加標回收,這個值通常是零或接近零的背景值),“加標量”是加入的標準物質的量。
### 二、以濃度值計算的公式
在某些情況下,加標回收率可能以濃度值進行計算。此時,公式可以表示為:
P=(c2-c1)/c3×100%
其中,P為加標回收率,c1為試樣濃度(即試樣測定值),c2為加標試樣濃度(即加標試樣測定值),c3為加標量(以濃度單位表示)。但需要注意,這里的c3并不是指標準溶液的濃度,而是指加標體積所含標準物質的量值除以試樣體積(或除以試樣體積與加標體積之和)所得的濃度值。
### 三、以樣品中所含物質的量值計算的公式
為了避免加標體積對回收率測定結果的影響,有時也可以將公式中的各項均理解為量值進行計算,此時的公式為:
P=(m2-m1)/m×100%
或者表示為:
P=(c2×V2-c1×V1)/c0×V0×100%
### 四、以吸光度值計算的公式(僅限于光度法分析)
在光度法分析中,可以使用校準曲線和吸光度值來計算加標回收率。此時,公式可以表示為:
P=(Y2-Y1)/(b×c0×V0)×100%
其中,Y2為加標試樣的吸光度,Y1為試樣的吸光度,b為校準曲線的斜率,c0為加標用標準溶液濃度,V0為加標體積。但需要注意,使用此公式時應確保校準曲線的準確性和適用性,并避免超出儀器的檢測范圍或造成樣品中其他組分的相互作用。
### 五、校正曲線法
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分析物的濃度范圍較大時,可能需要使用校正曲線來更準確地計算回收率。這通常涉及繪制一系列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的分析結果(通常是信號強度或峰面積)與濃度的關系圖。然后,通過這條曲線來估計加標樣品的實際濃度,并與加入的標準物質的理論濃度進行比較,從而計算出回收率。
### 六、差值比較法
這種方法是通過比較加標樣品與未加標樣品的差值與加入的標準物質的量之間的比例來計算回收率的。它基本上與基本公式法相似,但可能更注重于差值(即加標后測定值與加標前測定值之差)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七、統計方法
對于大量數據或需要更高精度的情況,可以使用統計方法來計算回收率,如線性回歸分析、方差分析等。這些方法可以提供關于回收率估計的置信區間和顯著性水平的信息。
綜上所述,實驗室加標回收率的計算方法有多種,具體選擇哪種方法取決于實驗條件、數據類型以及所需的準確度水平。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注意實驗操作的細節和計算公式的應用,以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