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峰拖尾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針對不同的色譜類型(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拖尾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也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通用的解決辦法:
### 氣相色譜峰拖尾解決辦法
1. **樣品濃度**:
* 如果樣品濃度太高,樣品的色譜峰就會有明顯的拖尾。這種情況下可以稀釋樣品,或者把樣品進樣的模式由不分流進樣改為分流進樣,或者把分流進樣的分流比調高一些。
2. **樣品性質**:
* 活性化合物或極性化合物:其活性位點容易與流經途中的位點吸附而呈現出拖尾。這種情況下要求樣品分析系統具有良好的惰性,例如使用超惰的襯管、干凈的分流平板和惰性好的低流失色譜柱。
* 化合物沸點太低:可能由于溶劑聚焦效應不夠,溶劑沒有完全冷凝時,樣品就進入了色譜柱,導致色譜峰拖尾。可以降低進樣口的溫度、調整程序升溫的初始溫度在溶劑沸點以下10\~25℃,讓所有化合物在冷凝的情況下進入色譜柱。
* 化合物沸點太高:在進樣口氣化不完全,或者色譜柱和傳輸線的溫度偏低,引起樣品在分析的過程中有部分冷凝,導致色譜峰拖尾。可以適當提高進樣口、色譜柱、傳輸線等處的溫度。
3. **進樣口溫度**:
* 如果進樣口的溫度低于待測化合物的沸點,化合物就會氣化不充分,導致色譜峰拖尾。并且,沒有氣化的化合物會殘留在進樣口,污染進樣隔墊和襯管,也可能影響到其它化合物的峰形。此時需要提高進樣口的溫度。
* 進樣口和色譜柱污染:隔墊和襯管被污染后,化合物可能與污染物結合或發生反應,導致峰拖尾。可以更換新的隔墊和襯管。
4. **色譜柱類型**:
* 如果樣品是極性的,而使用了非極性或者弱極性的色譜柱,這種情況下色譜峰拖尾會很嚴重。此時需要把色譜柱換成極性或者強極性的色譜柱。
5. **色譜柱污染**:
* 如果色譜柱被污染,柱效會下降,導致色譜峰拖尾。此時需要清洗色譜柱,可以使用極性的有機溶劑甲醇和非極性的有機溶劑正己烷,交替進入氣相色譜儀中清洗色譜柱(不運行質譜檢測器)。也可以老化色譜柱,即設置柱溫箱的溫度高于色譜方法中的最高溫度但低于色譜柱的最高耐受溫度,保持3\~4小時,然后再次檢測樣品。如果問題改善不明顯,可以把接在進樣口端的色譜柱截掉至少20厘米(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進樣口端)。
### 液相色譜峰拖尾解決辦法
1. **固定相與樣品的相互作用**:
* 樣品中的極性或堿性化合物可能與色譜柱填料表面的硅醇基發生強烈的次級相互作用,導致峰形拖尾。可以通過添加離子對試劑、更改流動相pH值或使用更穩定的鍵合相色譜柱來減少這類作用。
2. **色譜柱污染**:
* 色譜柱內如果有污染物累積(如殘留的緩沖鹽、蛋白質、脂肪酸或其他樣品雜質),會影響分離效果,導致峰拖尾。解決辦法是定期清洗色譜柱或使用更強效的清洗液進行再生處理,必要時更換新的色譜柱。
3. **樣品過載**:
* 如果進樣量過大,樣品在色譜柱內不能完全分離,就會導致峰形拖尾。減小進樣量或增大樣品稀釋倍數有助于改善峰形。
4. **柱外死體積**:
* 進樣器、連接管件或流通池的柱外死體積過大,會使峰形擴散導致拖尾。應檢查并優化樣品導入系統,確保管線和接頭匹配良好,減少死體積。
5. **流動相問題**:
* 流動相組成不合適、pH值不在合適范圍內或不穩定可能導致樣品溶解度變化或不穩定,引發峰拖尾。需要優化流動相配方,保證pH值穩定且適合樣品的保留和分離。
6. **樣品溶解度**:
* 如果樣品在流動相中有較差的溶解性,特別是在流出色譜柱的出口端,也可能導致拖尾峰。應確保樣品充分溶解并在合適的溶劑體系中進樣。
7. **進樣技術**:
* 進樣技術不當,如手動注射時進樣速度過快或過慢,也可能導致峰拖尾。使用自動進樣器,并選擇適當的進樣模式和速率可以改善峰形。
8. **色譜柱老化或失效**:
* 色譜柱長期使用后可能出現填料破碎、流失或固定相降解,也可能導致峰拖尾。適當的老化處理或更換新柱是必要的。
綜上所述,解決色譜峰拖尾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優化樣品處理、選擇合適的色譜柱和流動相、改善進樣技術等。如果問題依然存在,可能需要考慮更換色譜柱或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